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中共七大代表、江西省委原书记傅雨田等一批老同志创办于1988年的民办赣江大学。1998年学校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200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2011年4月,经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南昌工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学校被列入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等级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2386.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9万平方米,校园山水相依,风景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2020年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学校设有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62个本科专业和37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生2.92万余人,教职员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0%以上,博士和在读博士28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近80%,参与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千人计划”、赣鄱英才555工程、海外高端A类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香江学者人才计划、武汉楚天学者、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等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6.46万册,数字资源量772万册。共有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楼宇网络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昌市DME光电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近30个,获得各类省市级科研团队近10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部级优势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近年来,学校获批立项国家级课题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批省部级课题300余项,市级课题、横向课题等其他各类课题近200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4000余篇(部),授权国家专利600余项。
学校开设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和“1+X”人才实验班,通过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教融合育人计划、校企合作育人计划等助力学生特色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上海麦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贵溪市经济开发区、龙南市人民政府、全南县人民政府、乐安县人民政府、江西新建经济开发区等100余家企业、地方政府建立了校企、校地合作。
学校紧密围绕江西省科技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依托省级一流专业,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推动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各二级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了10余个校企合作定制培养人才实验班,先后从校企合作企业聘任了80余名兼职教师,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了20余门校企联盟课程。学校毕业生以爱岗敬业、基础扎实和技能突出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500余项。学校连续6年荣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和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科引领、本科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应用技术为核心,以制造业为重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时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
| 招生专业 | 2024录取最低分 | 学费 | 公共考试科目 | 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课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水利水电工程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车辆工程 | 未公布 | 21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土木工程 | 未公布 | 26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智能制造工程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未公布 | 21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财务管理 | 未公布 | 26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会计学 | 未公布 | 283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工程造价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环境设计 | 未公布 | 298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艺术概论与欣赏 |
| 城乡规划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工程管理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视觉传达设计 | 未公布 | 298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艺术概论与欣赏 |
| 机械电子工程 | 未公布 | 26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未公布 | 283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教育学及教学设计 |
| 学前教育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教育学及教学设计 |
| 审计学 | 未公布 | 26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市场营销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英语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大学语文及应用文写作 |
| 小学教育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教育学及教学设计 |
| 智能建造 | 未公布 | 283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产品设计 | 未公布 | 298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艺术概论与欣赏 |
| 秘书学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大学语文及应用文写作 |
| 摄影 | 未公布 | 298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艺术概论与欣赏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未公布 | 21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体育教育 | 未公布 | 283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教育学及教学设计 |
| 广播电视编导 | 未公布 | 298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艺术概论与欣赏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未公布 | 283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未公布 | 298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艺术概论与欣赏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电子商务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 软件工程 | 未公布 | 283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未公布 | 22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电子信息工程 | 未公布 | 26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数字媒体技术 | 未公布 | 246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 网络工程 | 未公布 | 2600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 |
资助对象: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学校助学金分为一、二、三等,分别为每学年2000元/人、1000元/人、500元/人。
学生还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新生助学金
资助对象:2024年录取我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资助标准:新生助学金分为一、二、三、四、五等,分别为10000元/人、6000元/人、4000元/人、2000元/人、1000元/人。
校内勤工俭学
资助对象: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设置教师助理、图书馆助理、机房管理员助理等岗位,岗位工资400-1200元/月。
校友助学
学校设立校友基金会,对品学兼优学生进行奖励,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学校现有广东、江浙沪、江西、云南等校友会向校友基金会注入资金。
社会资助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宿舍:
食堂:第一食堂、第二食堂、第三食堂、第四食堂、清真食堂。食堂空间充裕,环境舒适,干净卫生,品类菜色多样,能基本满足来自全国各地学子的口味要求。
食堂:
因学生自身消费习惯、能力而有所差别,总体学校食堂平均伙食标准不高。
平均伙食: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月3日9:00-8日17:00,逾期不予补报
2025年2月24日9:00—27日17:00期间,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专升本管理系统”,在9个招考类别中选报其中1个大类参加该大类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课考试,并完成志愿填报和缴费(130元/人)
考试时间2025年3月23日。公共课为上午9:00—11:30,专业课为下午15:00—17:00
采用政治+英语+信息技术三门课程的综合卷,分值300分。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课按专业门类分为九类,各设置一门考试科目,各考试科目试卷分值150分。
成绩查询:4月8日,对本人成绩有疑义的,可于4月9日—10日在网上申请成绩复核,4月13日在网上查询成绩复核结果。
申请复核内容仅限于查核答卷是否漏改、漏统;如有漏改、漏统,予以更正。对于答题评分宽严等问题,不属申请复核更正范围。复核过程中,答卷不与考生和家长见面。
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为4月28日9:00-15:00,征集志愿投档时,考生原填志愿无效
未在规定时间内网上填报并成功提交的考生视为自愿放弃本次征集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