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江西省唯一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也对学校扎实的教学工作、明显的办学成效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省管高校。
办学思想 学校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和使命,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弘扬“团结进取 自强自新”的校风,树立“厚德博学 教书育人”的教风,践行“立志高远 勤学创新”的学风,坚持以红色文化赋能职业教育为特色,以“科技+”“师范+”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为特色,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为建成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科专业 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拥有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2个(化学、材料学),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潜力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省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现有61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和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9个(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精品类、课程思政师范类等课程103项。获批教育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33项,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12项。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776人,其中专任教师1488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大国·工匠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省“双千计划”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8人、“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各子项目入选者”46人(含“井冈学者”12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等)、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5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江西省能工巧匠)1人、省青年科学家1人、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10人、省教学名师6人、省模范教师5人、省金牌研究生导师1人、省金牌教授1人、省金牌青年教师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9人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39人次。
办学条件 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59.19亩,校舍建筑面积7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971.61万元,纸质图书280.7万册。建有校内教学实验及实训场所47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73个,其中: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及金工实训中心为校级基础实验实训中心,职教师资技能实训中心、电子电工、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旅游管理教学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 共培养了14.1万余名毕业生,为国家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有在校生2.8万余人,其中专、本科生26327人,研究生2599人。近五年,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88项,2022年我校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39位。连续6届12年获1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23年国家级一等奖获奖数量蝉联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总排名第十六位。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省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各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级以上奖项50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项目大赛等各类竞赛、奖学金推报活动和志愿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28项,省级以上奖项134项。获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众创空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3金11银32铜,两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获省高校唯一一枚国赛“先进集体奖”,在全省大赛中获41金43银65铜,连续8年获评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连年排名省高校前列。
科学研究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智库研究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2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48项;获批发明专利160项。学校编辑出版《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三种学术期刊。《职教论坛》连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1、2014、2017、2020版);2014、2017、2020年被评为“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4、2017年、2020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8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为学校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作出重点贡献,“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栏目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地方文化研究》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版期刊。
职教基地 学校是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先后被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单位。截至2023年9月底,学校共举办各层次、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项目117期,培训职教师资12532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同时,学校承担着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共举办(中小学)在职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39期,培训基础教育师资7145人次。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学术交流。学校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举办了“汉语桥”线上冬令营项目和国际汉语文化交流等活动,为加强国际中文教育与中摩人文交流作出积极贡献。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进修汉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
发展愿景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坚持职教师资培养办学特色,坚持政治建校、学术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文化润校,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要求,积极抢位发展,善于错位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五大内涵”“三大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而团结奋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招生专业 | 2024录取最低分 | 学费 | 公共考试科目 | 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课 |
---|---|---|---|---|
旅游管理 | 未公布 | 4270 | 政治+英语+信息技术 | 管理学原理及应用 |
招生专业 | 2025普通计划 |
---|---|
旅游管理大国工匠班 | 50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位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 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学 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 校、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老八所”之一、全 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 设基地、江西省唯一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是 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 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 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重点建设高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于1986年,是江西省 高校中设置的第一个旅游管理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旅游管理理 论基础、国际导游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服务 意识与心理素质,具备出境领队、国际导游岗位应有的沟通协调 与讲解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 才。1996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江西省品牌专业,2009 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唯一一个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及旅游 管理专业硕士授予权。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该专业现有专任 教师2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占34%,具有硕士 学位教师17人,占比59%,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高 达93%。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占比达62%;具有海外学习经 历的教师占教师比例的6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82%。该专 业2012年开始创办的省长工程—— “江西省金牌讲解班”更受 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江西培养了一批高端旅游服务人才,实现 就业率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的“双百”成绩。同时,该专业已 经连续两届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国际旅游局“万名英才计划”的 本科专业,该专业2015年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专业评价为:江 西省唯一四星级专业。
为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我省旅游强省建设,结合我 校特色,根据《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实施方 案》等文件精神,202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大国工匠班”, 确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培养高校。
为做好2025年我校专升本“大国工匠班”招生工作,特制 订本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一)江西省2025届高职(专科)高校应届毕业生
(二)在以下赛事中获奖
1.参加世界技能组织、人社部、江西省人社厅主办的世界技 能大赛(含国家、省级选拔赛)、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江西省技能大赛。
2.高职(专科)阶段参加世界、全国和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 大赛并获奖。
(三)高职(专科)专业或获奖赛项范围
1.在以下赛项中获奖的,不限定其高职(专科)就读专业: 导游服务、研学旅行、餐厅服务、酒店服务、酒水服务、护理技 能、花艺、茶艺、西餐宴会服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幼儿 教育技能、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艺术插花、艺术表演(合 唱)、艺术专业技能(声乐表演)、声乐、器乐表演、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专业和非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园艺、中餐 主题宴会设计、健身指导、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手工艺术设计。
2.在以下高职(专科)专业就读的,不限定其获奖赛项:54 旅游大类、5502表演艺术类、5504文化服务类、500113高速铁 路客运服务、500304国际邮轮乘务管理、500405空中乘务、 570203旅游英语、570207旅游日语、570113K 艺术教育、550301 民族表演艺术。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学费标准
国标代码 | 专业名称 | 招生人数 | 学费标准(元/年) |
120901 | 旅游管理 | 50 | 4270 |
备注:招生计划以省教育厅实际下达计划为准。
三、报考与资格审核
(一)考生均需参加江西省2025年专升本统一考试。
其它报名、考试、录取等具体要求参照《江西省2025年普 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实施方案》等江西省2025年专升本招生考试相关文件执行。统考共分9个招考类别,考生根据自身高职 (专科)专业对应报考相应类别考试。
(二)获奖学生资格由考生就读(毕业)院校负责审核,发 奖单位或省级选送单位复核。
学校在考试录取的过程中使用上述资格审查结论。资格审核 贯穿考试录取全过程,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将进行资格复核复查, 对不符合报名、录取条件的考生,确认后一律取消资格,并实行 资格审查问责制。
学校在录取时还将审核进档考生的专业和参赛项目
学校按一(三)1项所列赛项名称对应核准获奖赛项、按一 (三)2所列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核准专业,核准通过的列入录 取排队;对既不在一(三)1项所列赛项名称中,又不在一(三) 2所列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中的,认定为不符合资格,不列入录 取排队。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以《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 试对应专业(类)指导目录》为准,学校严格按照目录中专业代 码专业名称核准,考生请注意和明确自己专业在报名系统中的名 称和专业代码。
四、志愿填报
考生应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专升本志愿填报系统”, 在“大国工匠班”批次志愿栏中填报我校志愿。欲就读我校的均 需填报我校志愿,学校不招收无志愿考生。限具有“大国工匠班” 资格且已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填报。
五、录取办法
(一)控制线
执行专升本各招考类别最低控制线(含单科成绩线)。
(二)计划分配
各招考类别对应的计划分配原则:按填报我校志愿、符合资 格条件、成绩上线人数,分招考类别的人数按比例分配计划。
(三)录取原则
对填报我校志愿、符合资格条件、成绩上线考生,分招考类 别按计划,根据总分从高到低排队录取,同分时先比较专业基础 及技能知识课成绩,再按政治、英语和信息技术顺序比较。
六、教育培养与学籍学历
(一)培养方式
通过江西省“大国工匠班”专升本招生录取的学生,在江西 科技师范大学完成2年本科阶段的学习。
(二)学籍学历
专升本招生录取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籍管理由江西科技 师范大学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执行,在学籍学历 信息管理平台注册学籍。学生按教学计划修完规定课程,成绩合 格,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其毕业证书上标注“在本 校XX 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学习”,学习时间按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的实际时间填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七、入学复核复查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全面复核复查,包括资格条件、学业 考试、身份学历等,对资格不符、条件不够的一经确认即取消资 格;对存在违纪违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严肃查处。
八、纪律要求
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向任何培训机构和个人 提供举办考前辅导的资料、场所和设施;不委托任何个人和中介 机构进行招生。
对在专升本考试、录取过程中出现的考生和工作人员违纪违 规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 3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 部令第36号)执行,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将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依法处理。
九、其 他
未尽事宜请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咨询,本简 章内容解释权归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
联系电话:招生工作办公室0791-83835961;监督电话:校 纪委监督检查室0791-83805935;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 洲学府大道589号;邮政编码:330038。
学校网址:http://www.jxstnu.edu.cn。
宿舍:宿舍为 4-6 人间,部分有独立卫浴、阳台,配备基本生活设施,部分宿舍有空调;住宿费 800-1200 元 / 年
食堂:食堂菜品丰富,有各类家常菜、小吃,还有特色窗口提供地方美食
平均伙食:日均约 20-35 元
联系电话:招生工作办公室0791-83835961;监督电话:校 纪委监督检查室0791-83805935;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角 洲学府大道589号;邮政编码:330038。
学校网址:http://www.jxstnu.edu.cn。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月3日9:00-8日17:00,逾期不予补报
2025年2月24日9:00—27日17:00期间,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专升本管理系统”,在9个招考类别中选报其中1个大类参加该大类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课考试,并完成志愿填报和缴费(130元/人)
考试时间2025年3月23日。公共课为上午9:00—11:30,专业课为下午15:00—17:00
采用政治+英语+信息技术三门课程的综合卷,分值300分。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课按专业门类分为九类,各设置一门考试科目,各考试科目试卷分值150分。
成绩查询:4月8日,对本人成绩有疑义的,可于4月9日—10日在网上申请成绩复核,4月13日在网上查询成绩复核结果。
申请复核内容仅限于查核答卷是否漏改、漏统;如有漏改、漏统,予以更正。对于答题评分宽严等问题,不属申请复核更正范围。复核过程中,答卷不与考生和家长见面。
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为4月28日9:00-15:00,征集志愿投档时,考生原填志愿无效
未在规定时间内网上填报并成功提交的考生视为自愿放弃本次征集志愿。